2016年9月5日 星期一

感恩大眾 本站滿十一年了



這是本站2016年8月份的流量統計表之一。
第一項htm檔在一個月內有近九千次的點閱,而唯一的doc檔(周易禪解)在八月份也有一百次點閱率。
在本站成立滿第十一年時,我們感恩讚嘆大眾如此高的點閱率。我們只是一個規模非常小的佛學網站,有了大家的支持,我們會再努力的撐下去。

歡迎大家以研讀,轉載分享蕅益大師全集法語等等方式繼續支持。
蕅益大師全集網址:http://www.ouyi.mymailer.com.tw/

2016年5月14日 星期六

淡世情輕活計


淡世情輕活計

蕅益大師開示:(示朗然)
 世情淡一分。佛法自有一分得力。娑婆活計輕一分。生西方便有一分穩當。此事秖問心。不必問知識也。知識亦勸淡世情輕活計。專修出要耳。


 很多人都知道,在修行的過程中,如果直接以對治法降伏煩惱,時常會引發宿世業障,因此在通途止觀法門中,有專文在談應對之法。在過去幾年網路共修的經驗中,蓮友們都發現要維持定課很不容易,但退轉卻可能只需要幾天的放逸。

 末學借用一位蓮友戒煙的經驗來談,我們對娑婆與生死輪迴的眷戀如同煙癮之癮,念佛或其他行門即如同斷癮,除了身體的癮會產生戒斷症候群之外,內心的癮更是隨時在引誘行者。而要斷癮最重要的是意志力,但我們對於有心念佛修行的蓮友,卻是希望能真正尋找出能引發這個堅強不退轉的動機。一個強烈而堅定的動機,就能支持往後堅強不退轉的修行過程。

 這幾天末學又回來臉書,也逛了逛過去一些高人氣的網站。其實心裡很想問一問臉友(重度使用臉書的蓮友),這麼許多年,看了那麼多佛學文章與勵志文章,解脫智慧可曾增長多少?有少部份蓮友也曾經念佛共修過,是否如今有更精進?自證境界可曾有所增益?煩惱可曾日日減輕?如果有,末學很想聽聽您的經驗談,如果沒有,為什麼還要再浪費寶貴的命光在這裡,每天重複這些不能增益修行解脫的事?

 早在十幾年前奇摩部落格盛行的年代,就有人在提倡網路念佛共修,那時我看到有一部份人,每天寫文章回應留言甚至聊天,居然能每日持十萬句佛號,甚至到近年有人念佛閉關後,宣稱一日可持二十萬句佛號以上,但不知道有多少人曾經試著自己持二十四小時佛號看看,最多能持多少?末學自己試過一次,扣除睡眠與飲食等約五個半小時,大約可持六萬句佛號左右,如果速度再快一些,再犠牲一些睡眠,才有可能達到一日十萬句,但這是除飲食休息外,幾乎以追頂念才有可能。末學並不鼓勵作假,也完全不想以此作為吸引手段。但仍然取用以念佛數量來約制妄念的作法,因此沿用了計數念佛來作為網路共修的基礎。

 隨著每日定課愈來愈多之後,行者自己會發現必須漸漸實行淡世情輕活計,才有可能進步,淡世情是自心的作用,輕活計則指工作家庭等等外在環境的改變,這二個方向對於念佛修行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。

 如果你只是想湊熱鬧,那麼這裡確實沒有熱鬧可看,反而是無趣得很,一般實修的活動都是門可羅雀,甚至會處於完全無人的狀態,因為佛法雖然流通很廣,但並沒有多少人是真心想要修行的。多數人是帶著世俗知見入佛門,卻極少看到有人是以佛知佛見漸捨流俗知見的。

 發心念佛很好,但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先自我觀察,就是自己這個發心真不真?與解脫相應否?乃至於能否與菩提心相應?發心若真,一定會馬上積極起來,念佛也會比以往勇猛精進。再來第二件事就是思惟觀察如何堅固自己當初的發心,以持續盡未來至往生當下的精進念佛。

一些心得提供參考 預祝精進如意蓮品高昇
南無阿彌陀佛

念佛社團(一年期網路共修)

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

2016年 新春茶話(二)


2016年 新春茶話(二)

 經過一個月的放逸之後,很高興大家在精進與放逸的對比後,都感受到了共修時攝受的力量,更高興大家一提到念佛就歡喜,道心也能馬上提起,這至少代表了若臨終遇善知識開導教令念佛時,各位都將有足夠的道心能提起正念,實在可喜可賀,阿彌陀佛。

 我們目前一致決議停止在網路上的共修活動。從初始「一日三千句佛號」開始,我們大約歷經了五年在網路上的經營與推廣,也許大家不一定都還有下一個五年,所以未來就以各自修行為主,末學階段性任務也算完成了,心中自然也是歡喜無限,感恩大家以及網路蓮友們的支持。

 由於我們閑談中還有一些是願意與網路上的蓮友分享,所以暫時再開放專頁幾天,而將延至農曆過年時再關閉。

一、我們目前都認真念佛修行過,也都曾經在道場作過俗稱的萬行菩薩,我們一致認為自己的根器無法二者兼得,但也不敢否認也許別人可以。因此在未來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修習中,我們的建議仍然以禁語與遠離群眾為最高原則,在家居士無法作到,但可以儘量往這個方向努力,不必非常圓滿,有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。

二、依「白衣不登座說法」的原則,我們過去只轉貼高僧大德的開示,原則不算破了規矩,但有些觀念必須澄清的部份,只能以最簡要的方式說明。有關「愛取有必導致憂悲惱苦」者,大家都知道是十二因緣觀,推崇此說最重要的目的是能真實發起出離心,而不是要依此門修行證果;依苦集而修道證滅,在天台宗稱之為生滅四諦,另通教四諦是以滅諦為初門,別教菩薩以道諦為初門等等,各門之巧妙處與相異處,請自行研修。

三、觀經下品下生章中所云:「彼人苦逼,不遑念佛….」云云,可以與印光大師「將死字貼在額頭」句共思惟之;另由此可知生西不必斷煩惱,只要在熾盛的煩惱中仍能抓住一句「阿彌陀佛」「求佛接引」,便是生西的保證,它與你修行的深淺與善惡業的多寡,差別在自心所生障礙的強弱,而不可斷然的以「能否往生」判斷之。但話說回來,一生愈真心修持淨業,「命終時的障礙」就會愈輕,所以我們仍然要努力積集往生的資糧,不要輕易去為惡犯戒,不淨說法等等,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。

四、自心清淨感得自受用淨土,我們說的圓初住菩薩的菩薩淨土,與我們求生的極樂淨土,都是屬於他受用淨土,所謂他受用就是佛菩薩為利益眾生所建立而成,「心淨則佛土淨」多指自受用的淨土,這也許可說是他受用淨土的根本,但不可用和稀泥的說法混淆大眾。

五、所謂「不亂參學不亂跑道場」,真實的原因是依據我們的經驗,要在佛法中理出頭緒,私淑祖師要容易很多,真的容易很多,但前提是你要先能完全放下過去所有建立的一切佛法觀念,從頭學過,放不下或提不起都只是在浪費時間而已。而這只是「思惟修」入門的功課而已,未來在各種相互衝突的法語開示中大死大活才是真功夫。

無預警關站很不禮貌,所以先公告幾天,也謝謝這幾年有所支持的蓮友,真心的感恩,希望上面一些閑聊能有所回饋。

南無阿彌陀佛
末學 香嚴(代筆)

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

2016年 新春茶話


2016年 新春茶話

 經歷了這次帝王級的寒流,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有受到威脅,血壓一直飆高的當下,反而更清楚自己的修持全無功夫,幸賴微薄正見與信心勉強維持正念,但心煩意亂卻也無力避免了。往事歷歷,唯數件想再次與大眾分享。

  這一生最感到輕安的時光:
 第一是在蕅祖全集文字校對時,由於長時專注,並且不需思惟其中法義,那時的心調伏得相當平穩,狀況好時幾個小時下來,仍有欲罷不能的感覺。
 第二是從發心在念佛中下功夫開始後。蓮友間常說:「念佛是人世間最高的享受」的確一點沒錯。

 我們最近談到大航法師說:「人世間一切愛取有,必定招致憂悲惱苦。」其實正與我們長久以來所談的「厭離娑婆」之含義相同。乃至漢傳淨土宗祖師們也都指出不能往生的原因,都在於一個「愛」字放不下,在網站草創初期末學也特別節錄出傳燈大師的淨土法語,其中「或問。輕愛有道乎。曰。輕愛莫要乎一念。又問。一念有道乎。曰。一念莫要乎輕愛。」之語,其用意也是一樣的,不知大家經過這幾年的念佛修持,是否已經能如實的體會出來?

 我記得在文字校對過程中,有一位義工曾經建議將校對後的文字再用現代標點符號重標一次,甚至在適宜的地方加入一些注釋。其用意雖好,而末學仍拒絕了。當時末學認為如果沒有能力讀文言文,沒有能力自己作適當的標點,那就更不可能讀懂大師的微言法語了。須知讀經也是修持的基礎功夫之一,如果我們當時這樣作,那麼最受益的會只有我們這些義工群們,尤其在十多年後的今天,年紀稍輕的佛友已經都沒有耐心閱讀長篇大論了,有問題直接問人或網路搜尋,少了這一層研修功夫,末學至今仍然認為前途堪慮啊!

 末學這十幾年堅持的理由,也許有一些是值得分享的,有興趣的蓮友不妨參考。
最初堅持下來的原因,是當時的時空背景,壞亂淨土法門的情況太多,幾經思惟後,決定不做「破邪」之舉,而專在「顯正」上用功。十幾年觀察下來,樂於邪見者一生大約仍堅持己見而從未見反省,甚至有人開玩笑的說「邪」是愈破愈旺,而長期觀察下來也的確如此。觀察其他稍有正見者卻大多以退心或被似是而非之說所誤導去,其實如果能堅持不退心,也就不至於會被邪見誤導了。所以在現實層面上談,確實以閉門念佛為最穩當,不亂跑道場不亂參學為最要緊,只要您能察覺到現今境緣往下沈淪的力量,應該也都能認同這個說法吧。

 最後末學也再次班門弄斧一下,談談我們對於修學淨土法門的一些基本概念吧。

 先談談何謂「淨土」,淨土是佛度化眾生的地方,所以在菩薩階段,就以「莊嚴淨土成熟眾生」為要,圓教初住菩薩(法身菩薩)開始,就有菩薩淨土。所以在圓教信位菩薩、或別教登地菩薩之前,會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必須學習無量法門、用以度化無量根器的眾生,有時我們會簡單的以「破塵沙惑」來簡單表示這段時期菩薩的修學內容。而更淺的看,別教菩薩在破塵沙惑之前,必定先以「空觀」破盡見思二惑後,才開始學習無量法門,圓教菩薩雖一斷一切斷,但仍是見思先落之時,塵沙僅斷少分。先提這一大段基本概念,用意就是想說明「發菩提心」這四個字,這四個字現今被誤導到我們已經無法和其他佛教徒們正確的交流了。

 我們會建議與我們有緣的蓮友,好好研修一次藏經中的「菩提心義」,此篇釋名義即云:「初釋名義者。梵云菩提此翻名覺。眾生迷覆名為不覺。今遇善友開發無明。省除迷覆求覺之心。名菩提心。發求菩提之心名菩提心。」而簡單的談,直至究竟覺的修學過程,也就是上一段我們先談的菩薩位階所修內容。所以我們發菩提心念佛求生淨土,這個菩提心就是究竟覺悟成佛之心,所以先建立這個觀念,也才能了解為什麼在淨土的菩薩,每天都會到他方世界供佛聞法,而在極樂淨土中,經典也特別有很長一段文字談到我們聽聞佛法的方便,簡言之,回到最初我們所說,淨土就是佛陀度生的方便,這一整個觀念是完整而連貫的,而且與所謂的「通途法門」是一致的,並沒有任何衝突。所以我們一直都很強調發菩提心的重要,如果你不想覺悟不想修行,那怎麼可能會真心的想求生淨土,因為淨土中所有的一切都是為成佛的養成教育而設,這發心的因緣與果報根本無法連貫相應啊!

 所以我們也就很容易的了解到,即使下品下生,他熾然求解脫苦之心就能與少分菩提心相應,以此欲求離苦之心念佛亦能往生,這少分菩提心所指的是出離心,發出離心就是往生淨土最低的門檻,若不想出離娑婆,當然就毫無往生淨土之因緣可說了。

 長久以來我們對於所謂「自力他力」之說也是深受其擾。此說其實也極其容易理解,以發菩提心願求往生淨土為前提,自力修行的部份皆與往生後之「品位」有關,而「往生之事」則必須全部依靠阿彌陀佛的接引。蕅益大師云:「信願持名。一經要旨。信願為慧行。持名為行行。得生與否。全由信願之有無。品位高下。全由持名之深淺。故慧行為前導。行行為正修。如目足並運也。」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。

 末學看所有發揚不正確知見者,都是帶有幾分故意,我們無法知道其中緣故,但既是有所故意,我們也就不要再去碰觸這一塊。曾經有位熱心的佛友,在捷運站看到有二位穿著入時的貴婦,在幫普遍認為是邪教的宗派發傳單,短暫的好言相勸,得知他們其實心裡也隱約覺得其中教義有些問題,但就是願意幫忙傳播弘揚。末學自己也看到一批非漢傳淨土流派,從台灣發跡後,可能接受度不高又轉往大陸發展,結果也受到大陸佛教界相當程度的反彈,近期又回台灣發展,以其數十年與正信佛教徒激辯的經驗,至今居然也能吸收不少人,其辯論的內容末學曾看過部份,其實簡言之就是出自故意,若真有學佛之心,發現知見有誤必痛加反省,怎敢再與人論個不休?

 過去曾揶揄過一些雖正信自居但頗高傲的蓮友,請他們看看這一些邪教的網站,他們用心研究正法門的程度比你們高多了,而且研究頗為透徹後再加以種種錯誤導引論述,這是二重很深的功夫,我們雖以正信自居,但最基本的用功程度卻連他們第一層功夫都還不如,慚不慚愧?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,魔的用功程度確實更高,正法門的佛友們若再不知反省,早晚沈淪無疑。

 所以我們也只能勸請大家老實用功,許許多多的基礎功夫真的是省略不得。
最後恭祝大眾新春如意道業精進。

  南無阿彌陀佛
  末學 香嚴(代)

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

2015年第二期 念佛日課網路共修




他年淨土華開處,記取娑婆念佛時。
(2015年第二期 念佛日課網路共修)


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云:
「此經(佛說阿彌陀經)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。非信不足啟願。非願不足導行。非持名妙行。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。」
祈請蓮友發願每日念佛功課(因信啟願),並以行填願(持名妙行)來滿所願而證所信。

注意事項:
一、本期念佛日課共修以隨喜的方式進行,站方只統計念佛總數,不統計各人的實際念佛功課數目,故請發心參與本期共修的蓮友,在發願本期的念佛數目(不必告知)之後,自行用功滿願即可,並於每日(或數日或至少每月)來此頁面回報您的念佛功課。
二、本表只作念佛共修數目的統計用。
三、為免系統負載過重,若實際參與共修的蓮友太多,則念佛統計表格可能二~三個月更換一次,故請隨時回來關注更新訊息。(若實際參與者約每日五人回報則不須更換。)
四、本期共修期間預計自大勢至菩薩聖誕日2015.08.26(農曆七月十三日)起,至阿彌陀佛聖誕日2015.12.27(農曆十一月十七日)止,約123日。



建議:
尚未有每日持名功課的蓮友,以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為佳。
已養成每日念佛習慣的蓮友,以每日六千句佛號以上為佳。
已發願今生必生彌陀淨土的蓮友,請發心至少每日持一萬句佛號以上。

感恩參與,敬祝精進如意法喜充滿。 南無阿彌陀佛

2015年6月27日 星期六

憶蓮軒網路念佛共修的基礎觀念


憶蓮軒網路念佛共修的基礎觀念


一、 前言
有時感覺慶幸,夾雜著些許沈重的複雜心情寫這篇文。在末法時代的當下,學習淨土法門幾乎已經不必談到教理。因為在初階入門處即有無數攔路虎,與蓮友們談法也就談不到法理,因為在初階時的修行觀念即有無數的混淆處必須辨正,而感到慶幸的原因是從初階佛法到甚深法理,從古至今都一樣被設下了無數的攔路虎,要辨明這個深度的混淆處,恐怕必須更是無數倍的辛苦。

  末學深深的覺得,來生再來學佛或念佛求生淨土是絕對不可期許的,而只有往生極樂淨土才能真正延續學佛之路;這不僅僅只是因為「人身難得」,而更是有「佛法難聞」的考量,相信如果您也曾經很辛苦的研究思惟過這些,想必也一定會認同的。


二、 談欣厭二門

祖師有云:「愛不重不生娑婆,念不一不生極樂」。何以欣厭不切?「愛」字而已。

觀無量壽經以韋提希夫人的故事來提醒我們,這樣的欣厭之心是一心願往,而對娑婆所有一切皆無所貪戀。而這樣的願心,是因「大苦」而生決定心。如果不能覺悟此生一切皆大苦聚,如何生起厭離心?如果不能真實認清往生淨土即能永離一切苦,又如何能真實生起欣求心?

以前年輕時,常以年輕人的愛情來比喻這個願心,這個比喻其實並不恰當,但如果蓮友們能善加思惟,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入門處:
試想,當年輕人愛上一個人時,他的心是完全充滿對方的,朝思暮想乃至於能於夢裡夢見對方,這是因為思憶情深而有的自然情形。這樣的情況相信每個人都可以理解而相信,而既然戀愛中的情人很容易的在夢中夢見對方,為何我們念佛人卻永遠也夢不到阿彌陀佛與西方聖境?念佛圓通章以母子的親情來比喻詮釋,也是一樣的深刻。

如果懂了上述的比喻,我們不妨再思惟大航法師以糞便與蛋糕來作比喻的例子。
為何我們看到糞便會自然生起厭離心,而對娑婆種種卻不能當下即生厭離心?(對蛋糕之欣求亦同)

由此,末學對蓮友們的建議,也是必須在念佛的同時,思惟觀察四聖諦中的苦集二諦。如實在苦集二諦中思惟觀察,才能真正了解蕅益大師所說:「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」,也因此才能當下即知「娑婆之穢理應厭離」。而如果真實理解了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穢,那麼也就自然能懂得了無量壽經中「五惡五痛五燒」也是一樣在詮釋這苦集二諦啊!而此處也就提到了一隻攔路虎,許多的開示與網路文章,都把思惟導向厭離這個器世界,而不是厭離「自心穢」。而當您能真實理解「自心穢理應厭離」時,再談到為何淨土行者必須修習淨業三福時,也就不會有觀念卡住的問題了,因為也就懂得了「自心淨理應欣求」的緣故。

我們再以觀無量壽佛經的下品下生章來作結尾,試想,惡人臨命終時惡業現前,在眾苦聚集與心生大恐怖時,得遇善友開示教令念佛。祖師說此時此人若當下能信念佛能離苦而十念念佛,這十念念佛心之切即是一心。這個一心也就是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的一心,而不是理一心不亂或事一心不亂的一心。而這一心欣厭之心也是觀無量壽佛經經文一開始時,韋提希夫人一心願生清淨佛國之一心。

三、 蕅益大師云:「信願持名以為一乘真因。四種淨土以為一乘妙果。」

我們無法很精準的談一乘佛法,所以更無法以一乘佛法來談一乘因果。但就「事」而論,以下是我們常用的例子,由這三個例子來思惟一乘因果,也不失為一個初機蓮友的入門處。
一、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還在建造時,舍利弗曾對須達長者說:「長者發心供佛建造精舍,精舍未成而天中宮殿已就。」
二、大寶積經第56卷 佛說入胎藏會第十四之一:「佛弟難陀。唯願生天專修梵行。得生天上暫受快樂。彼命終後入此鑊中。是故我今然鑊相待。」「佛告難陀。或願人間或求天上勤修梵行有如是過。」
三、法照大師:「此界一人念佛名,西方便有一蓮生;但使一生常不退,此花還到此間迎。」

當此娑婆世界有一人信願念佛時,西方便生出一朵蓮花,這便是因果同時。而這朵蓮花即是我們未來極樂淨土受生之蓮胎,因此若能一生常精進念佛不退轉,這朵蓮花就會由阿彌陀佛帶來接引我們。如果我們真的了解這個道理,哪有不努力念佛、不精進修行的道理?

由法照大師的這首偈語,也可以明白的解釋蕅益大師所云:「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深淺。」的道理。我們從觀無量壽佛經中的九品往生與無量壽經中所述之三輩往生,由於各自於此土修行的自證境界深淺不同,所以往生時品位也不相同,花開見佛的遲速也都不同。
也可以從這一乘因果的道理,來思惟近代被炒得火熱的「自力、他力」的問題。如果真懂這一乘因果的道理,其實根本沒有所謂自力他力的問題,只要持續不斷的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就對了,硬把自力他力分開,分得清清楚楚,對佛法、對淨土法門絕對是一個很大的傷害,而受傷最深的終究將會是這些人與未來信仰者的法身慧命。簡而言之,自力他力都是向淨土往生之力,向淨土往生之力亦即自性本具之功德力,因此所有力,皆是把我們送往成佛證菩提之力,剋實而論,分無可分,但亦「合無可合」。最傷法身慧命的論點是自力難而他力易,完全的否定自力,這已經可說是心外求法、向外道的思惟了。再以印光大師的觀念談,所謂自力修證,是指淨土法門以外的佛法行門,大師專指行門修證不易,但沒有否定一切佛法不可修不可學,反而印光大師的解門基礎與所謂通途法門一致,也因此才是融通佛法的大師。

近期也有些論點,把持名(計數)念佛稱之為枝末佛法,而高推禪宗的禪法以為高妙,這似乎是絕大部份末法時代淨土弘法師的宿命。其實這也是沒有正確解悟一乘佛法的緣故。

談到這裡,末學想起印光大師自己一生以慚愧僧自居,一生只有一次講經說法,常常勸親近自己的法師居士不要心存當大法師的念頭。也記起以前初學佛時,佛友們只要發覺自己一個法理觀念講錯,必定親自公開發露懺悔與親自澄清錯誤觀念,領眾法師與其他佛友也會主動協助並且更尊重這位佛友,因為深信因果是每一位學佛人最基本的道德情操啊。

如果是今生如願能大開法筵,而自己在佛法上的修證與知見卻多所不足,那麼這場災難也就將無法收拾。末學也看過六祖壇經,自六祖慧能以降,皆是明心見性並得印證者,才有弘法度生之事,否則皆是隨眾繼續修學。這樣嚴謹的師資條件,與今日佛法興盛的樣子,有智之士請務必三思而後行。


四、 彌陀要解所云之六信

彌陀要解五重玄義之第三明宗,闡釋了淨土法門最重要的「信願行」三資糧,而詮釋「信」之六信,似乎沒有蓮友是有興趣深入去了解的,原因大概都是因為文字深奧難懂吧。
確實也是如此,五重玄義從第二以實相為體,淨土法門以大乘中道實相為體而談六信、談欣厭之願,談一乘因果之信願念佛,並且在此段文末再次提醒學人「故釋迦慈尊。無問自說。特向大智舍利弗拈出。可謂方便中(行經)第一方便。了義中(教經)無上了義。圓頓中(理經)最極圓頓。」

即便是如此,我們看六信中的信他、信因、信果,似乎是一般蓮友都能理解的觀念,而信自、信事、信理三種,則是有教理基礎的蓮友才比較能夠理解。每個人得度的因緣皆不同,如果能從其中某個觀念而生起對淨土法門的信心,那麼也就不必拘泥於六種信必須全部理解、也無須勉強去融會貫通,只要能從中生起如實的信心即可。



五、 辦理網路念佛的理念

一、過去我們已經公開表明過,本網站並沒有實體的道場與指導法師支持,也因此完全沒有信眾護持的必要。我們已經決志今生必生淨土,此土的一切自然也沒有什麼留戀之心,自然也包括對正法的護持與弘揚。我們所辦的網路念佛共修只有一個好處,就是只要您是真心發願要精進念佛,那麼我們至少會有一位蓮友陪您在空中一起共修。如果沒有人願意參與,那麼我們也一樣只是各自精進念佛。

二、這篇文章是我們修學的基礎觀念,請參考,如不認同請依您各自的見解行持即可。

  另外我們建議初機蓮友以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為基礎功夫,已有念佛定課的蓮友請至少提昇為每日六千句佛號以上,若與我們一樣決志今生念佛必生淨土者,請至少每日持一萬句佛號以上。如果您不能作到每日三千句佛號以上,但發願每日持名一定數目以上並且每日功課不缺,也歡迎您隨喜與我們網路共修。
如果您有這樣持續的定課至少超過三年,那麼相信很多事不必解釋也能自然理解。